宁藏携手共筑养老同心圆:“橙小青”中医药养老志愿服务模式跨越山海惠及雪域

发布时间:2025-07-04浏览次数:16

72日晚,一场融合中医药智慧与民族团结深情的交流活动在南京栖霞区委党校举行。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橙小青为老志愿服务团队应西藏昌都团市委社会工作部邀请,在昌都市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班上为38名社工及志愿者骨干开展专题培训。这不仅标志着中医药嵌入式居家养老模式首次系统引入青藏高原,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生服务领域的生动实践与深情诠释。

活动伊始,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第25届赴藏博士服务团副团长王小丁与栖霞区委党校教师于昕炜对我院师生表示热烈欢迎。来自雪域高原的参训代表向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苏文娟敬献了象征吉祥的哈达。

政校协同孕育专业品牌

分享环节中,苏文娟以《橙小青志愿服务赋能居家养老:中医药嵌入式的实践探索与模式创新》为题,与昌都的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骨干分享中医药特色为老志愿服务的实践经验。她介绍道,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作为全国首个本科起点养老专业学院,依托民政部与江苏省共建平台,创新打造橙小青这一专业师资引领+学生志愿实践+社区需求导向的三维为老志愿服务体系。

她回顾了橙小青从一支青年学子组成的志愿服务小队,成长为具有良好示范效应基层服务品牌的历程。项目始终秉持针对一类对象,提供一流服务,解决一个问题的核心原则,从最初立志做大学生养老志愿服务的领跑者,到精准聚焦为入户开展中医药康养服务,助力解决城中村、拆迁安置社区半失能老人康复难题,为老服务理念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升华。团队精心编写系列标准化服务手册,拍摄专题微课,为项目经验的规范化培训和广泛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四年来,团队与省内外多个基层社区共建橙小青助老站,通过站点将中医药老年康养服务包推广至社区助老员、社区老人及其家属,推动中医药康养服务与社区养老服务深度融合。这些为老服务的扎实实践,为昌都的志愿服务工作同仁们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基层服务与社区治理创新思路。

中医技术传递文化温度

理论分享后,橙小青团队志愿者代表张娇艳和王璇同学带来了生动的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展示。张娇艳借助耳穴模型,细致讲解了耳穴埋籽的精准定位与操作技巧,并分享了其在日常服务中的具体应用场景。看似简单,实则蕴含深厚中医智慧,她强调。王璇则通过动态演示,清晰展示了回旋灸、雀啄灸等不同艾灸手法的操作要点与独特功效,阐释了中医适宜技术在基层为老健康服务中的独特价值。展示结束后,团队成员邀请远道而来的参训人员亲身体验耳穴埋籽,现场互动热烈,结对练习,民族文化在指尖交流中自然交融。这些易操作、低成本的中医疗法,特别适合社区工作者学习掌握,大家切身感受到传统中医疗法的魅力,纷纷表示将尝试将其融入未来的为老服务工作中。

香囊为媒续写协作新篇

活动尾声,充满中医药文化韵味的赠礼环节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橙小青团队精心准备了内含艾叶、藿香等道地药材的特色香囊。这些由志愿者们亲手制作的香囊,既具实用功效,更承载着美好祝愿。当昌都的志愿者们接过这份来自南京的深情厚谊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小小的香囊,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精巧载体,更成为紧密连接宁藏两地基层服务工作者的情感纽带。

这场跨越近3000公里的专业对话是宁藏两地在基层服务与社区治理领域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体现,更为新时代民族地区民生服务提供了专业赋能+文化浸润的实践样本。展望未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将继续发挥中医药养老服务与管理学科专业优势,与昌都地区携手探索符合地方特色的基层服务新模式,让象征中医药智慧与志愿精神的青囊薪火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生生不息,为我国基层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