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班人才抢手 “前景”“钱景”都是关键词

发布时间:2024-11-28浏览次数:37

南中医养老专业学生进行志愿服务活动。学校供图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何洁

“岗位数量远超我的预期,类型覆盖整个养老行业。”1123日,在第三届江苏省养老服务管理高层次人才对接推介活动上,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四学生潘隆晟称自己“挑花了眼”。当天来自全国41家养老行业企事业单位提供近500个岗位,面向南中医对口专业毕业生“招兵买马”。

南中医于2020年在全国率先创办了本科起点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并于第二年首批招收37名健康服务与管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的学生,潘隆晟便是其中之一,他们也是江苏首批养老专业本科生。科班出身的他们经过了怎样的培养,为何如此“抢手”?

养老服务队伍参差不齐

急需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员

招聘健康管理师、社区养老服务协调员、康养活动组织者、养老机构行政助理、文娱活动师等,入职之后还将有明星院长一对一带教、全方位成长培养计划,直至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负责人……为了吸引人才,招聘会现场,企业诚意满满。

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3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在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中,失能失智老人,也就是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有4500万,需要他人照护。另一方面,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存在总量不足、学历低、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以护理员为主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大多为中老年人,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我们就是奔着招聘有潜质的院长后备军来的。我们急需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具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九如城集团人力资源中心副总经理董红表示,目前养老服务需求呈现多样化、高品质化特点,这对养老服务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专科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在基础照护上可能‘更胜一筹’,而本科层次的‘科班人才’不仅能提供好的服务还能在运营管理上有自己的思考,让养老服务‘更上一层楼’。”

以前在大众看来,养老专业就是去伺候人,但如今这样的观念正在转变。“最初对这一专业的认知很模糊,认为就是学做护理员,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在老师的引导下,我发现,在养老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都有我们的用武之地。”潘隆晟表示,希望可以扎根养老行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今年暑假,我们对首届养老专业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就业意向调查,超70%的学生选择到养老行业就业。”南中医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副书记、副院长苏文娟说。

不是培养护理员

本科层次人才“懂服务精管理”

学生有志于在养老行业“大展拳脚”,学校的培养自然要跟上。养老服务人才,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技能人才、养老服务专业技术人才和养老服务经营管理人才。和专科教育侧重培养养老行业护理服务人员有所不同,本科的养老服务管理专业重点培养能够胜任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的人才。南中医致力于培养“厚知识、融人文、懂服务、精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尝试用专业化师资和课程帮助学生走上养老政策研究、养老行业规划、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养老服务项目设计与品质控制等岗位。

“依托学校中医药特色优势,我们既开设了《中医养生学》《中医学概论》等医学相关课程,也涵盖《老年健康服务与管理》《老年康复学》《老年护理学》《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等课程。”苏文娟介绍。

课程设置多元化,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本领,求职更加有底气。经过综合分析,南中医养老专业毕业生许蓉发现自己最适合的岗位是健康管理师。在辅导员苏敏艳的推荐下,她向江苏护佑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投去简历。许蓉对自己信心十足,她不光具备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强的中医基础,“如果上岗了,我可以灵活结合中医传统保健方法,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黄璜是《养老机构运营管理》《社区居家养老运营管理》《养老产业研究》三门专业课的老师。因为有在养老企业的从业经历,她的课堂“干货”不少。“大到如何营销,扩大品牌影响力,做好风险管控,小到所有细节,地面不能有一点水渍,同一天的饭菜不能重复,一个好的运营管理者需要关注方方面面。”通过黄璜的案例讲解、经验分享,潘隆晟明白在一家好的养老机构,照顾好老人只是最基本的要求,每逢节假日,还需要策划组织主题活动,丰富老人的日常生活。除此之外,还要安抚好老人家属的情绪,让家人安心放心,“老人和家属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机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心声同样不可忽视,有投诉及时处理,实施奖惩制度,这些都是管理好一家养老机构的关键。” 

如何用好也是关键

“前景”“钱景”都很重要

大三期间,许蓉开始了为期16周的专业见习,前8周在学校附属医院,后8周在江苏省老年公寓。大四下学期,许蓉还将进入养老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长达12周的专业实习。持续渐进的实习实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未来的工作环境,更好更全面地了解养老机构的岗位设置与要求,探索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为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虽然还未正式进入养老行业,但“身经百战”的潘隆晟已经开始畅想。“在我的养老机构,老人们一定要住出‘家’的感觉,年轻人和老年人没有代沟,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互动形式,促进不同年龄层之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加入中医养生保健,让老年人生活舒适,健康无忧。”来自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他还想再加入些民族特色,“活力型老人可以通过旅居式去实地,也可以为失能失智老人开发一些民族风项目,利用人工智能等设备辅助体验。”

一方面通过实习实践,提高首届毕业生职场胜任力,另一方面为推进他们高质量就业,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也“开足马力”。苏文娟介绍,在前期,学院赴省内外多家不同类型养老领域单位开展了20余场访企拓岗活动,同时依托养老产业学院与全国25家优质养老机构建立实习实践基地,集聚校企资源和智慧,实施现代“师带徒”式“高潜人才”培养计划,遴选优秀学生与养老企业高管结对,为高质量就业奠定基础。

养老专业的科班人才培养出来了,企业如何用好也是关键。毕业后,学生带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养老行业,但是工作强度大、心理压力大、薪资待遇跟预想的有差距都会导致人才的流失。“这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一方面学校加强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度和责任感,一方面养老相关单位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更清晰更完善的职业发展路径,既有前景又有钱景,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苏文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