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司迎晓又一次来到南京市栖霞区文康苑社区,为患有高血压的涂正英老人按摩。这位医科院校的女大学生已随南中医的志愿者团队多次来栖霞区服务老人。
前不久,南京医科大学三年级的卞欣宇去为一家养老院的老人们普及预防糖尿病、预防跌倒等的医疗和急救知识。身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她已为南京市鼓楼区江滨社区的老人们服务多次。
春节前,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老年人服务班三年级的曾川,又一次来到鼓楼区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为一位多次下单的独居老人服务。目前他已累积了200多个小时的服务时间。
三名大学生的故事,在南京养老服务时间银行(下简称南京时间银行)志愿者中并非少数。近一年间,南京时间银行多了很多具备专业技能的新注册志愿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和医护人员,其专业从医疗、护理、养老到心理咨询、法律咨询……
南京中医药大学是全国首个开设本科及以上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的高校,迄今已有100余位学生注册成为南京时间银行志愿者。该校团体志愿者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进行调研,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家庭照护和慢性病生活保养建议,还为老人送上自制的防疫香囊。
南京时间银行鼓楼区宁海路街道三步两桥社区服务点负责人鲍思勉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社区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需要每周冲洗膀胱。社区医院因工作量饱和,基本不承接上门服务。工作人员帮他注册了时间银行后,老人的儿媳每周下单,就有医护志愿者上门服务。
不仅仅是时间银行,南京一些养老服务机构所提供的服务内容也在不断拓宽,品质逐渐提升。
悦华洪武是南京市秦淮区的街道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长刘湘梅告诉记者,目前不仅以“1+N”方式承接整个街道辖区内老人的助餐服务,同时也对接了医生、理发师、修脚师等专业技能人员进社区义诊或集体服务,包括口腔护理、采血、创面护理、换导尿管等自费服务。
近几年,我省养老服务供给的悄然升级,根本上源于养老服务需求的升级。
养老需求日趋高品质
据省民政厅统计,我省人口老龄化有五个方面特点。一是时间早。全国1999年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省比全国提前13年。二是增速快。2012年以来,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平均每年净增63.4万。三是寿龄高。2018年全省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271万,不到20年的时间增长了2倍多。四是空巢化。我省空巢、独居老年人比例高达55.3%。五是不平衡。我省苏南、苏中地区老龄化率超过25%,苏北地区老龄化率低于20%,南北区域不平衡。这些数字,不仅意味着我省老年人的数量相对庞大,而且意味着养老需求在迅速提升,需要针对高龄、空巢独居、经济发达城市老人群体的有效服务。
省内各大城市的老龄化更呈现出“高品质需求”特征,尤其是在经济发达、收入较高、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苏南地区。以南京市为例,全市高校院所云集,人才资源丰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老年人“高素质”特点明显,养老服务“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品质化”的需求日益迫切。正如南京时间银行志愿者卞欣宇所言,相比“老年人服务”模式,某种程度上老年人更喜欢“年轻人服务”,因为能够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活力和慰藉。这就是一种新的养老品质需求。
据我省“十三五”规划,截至2020年,省民政厅等部门相继在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金融支持养老服务发展等方面出台了18项配套政策。重点政策如: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困难老年人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制度化保障范围,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实施普惠型福利和保险政策,迄今已有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扬州、泰州7个设区市建立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我省已开始增加多元、优质、高效、智能化的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由“保基本”向“高标准”转变。据了解,全省已有8个设区市开展国家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南京、无锡、徐州、苏州、南通市被评为优秀试点城市,数量全国最多。省本级建成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各县(市、区)均建成1个以上虚拟养老院,初步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省护理型养老床位占养老机构床位总数的一半以上。
南京市民政局人士表示,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中,该部门始终在思考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解决老年人在家养老的现实期盼。中国家庭本位的传统文化深深地影响着老年人养老行为选择。据调查,南京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普遍期待“养老不离身边人”“服务距离一碗汤”。如何解决养老不离家的问题,不但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必答题”,更是衡量养老服务水准的“温度计”。二是如何解决养老机构服务供需上地域不平衡的客观难题。南京主城五区面积不到全市的6%,却生活着全市45.1%的老年人。加之主城区规划早、建设早,功能布局已基本固化,机构养老床位难以满足入住需求。三是如何解决家庭养老有心无力的问题。当前社会流动性增强、行业竞争激烈、工作强度大,家庭结构趋于“4-2-1”,很多家庭养老“有心无力”。在南京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特大城市,普惠型的基础养老服务虽已基本完善,但高品质养老的供需矛盾却日渐凸显。
南京经验:
以市场之力引导服务升级
时间银行无疑是南京市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的有效探索,提供以市场之力引导服务升级的一种现实经验。
南京市的养老服务水平一直在省内领先。据南京市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介绍,该市的养老服务有五大特色。一是适度普惠。通过购买服务,为城乡特困老人、低保及低保边缘户等“五类”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护等兜底服务。从2020年7月起,开始向全市80周岁以上老人每月提供不少于2小时免费照护服务。二是居家照护。2017年起,在全国率先试点“家庭照护(养老)床位”建设,老年人在家即可“一体化”享受与养老机构“院内老人”同等服务。三是喘息服务。2018年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由家属长期照护的重度失能老人,每年提供15天免费照护,让家属得到“喘息”。四是助餐服务。目前全市共有社区银发助餐点1200多个,2021年面向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300多万人次,惠及十余万老年人。
南京市家庭养老床位试点项目的起点较高,均配置了相应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和智能穿戴、智能感应、远程监控等电子信息服务设备,动态掌握老人生理指标及活动情况。借助24小时应急响应,老年人可通过紧急呼叫设备主动发起,或通过智能生命监测设备自动发送远程求助信息,由专业养老机构实施响应,为家庭养老床位老年人提供代购、健康档案、定期巡诊、医疗康复等“机构式”服务套餐。同时,老年人还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护理要求、服务目标来定制“套餐”,享受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项目。
在这一较高服务水准上孕育发展的南京时间银行,呈现出鲜明的“高品质”特点。如:政府担保,严控风险。政府设立时间银行基金,一旦时间银行发生风险,将由基金兑付。职责明确,分担责任。政府主要出政策、定规则、搭平台,时间银行服务点主要依托现有的养老组织设立。互助养老,激活潜力。又如: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侧重吸引专业人才和团体加入。目前南京养老从业人员近1.4万人,具有大中专以上学历者占比45.35%,有近5万名拥有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的养老护理员。截至3月中旬,南京全市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注册个人志愿者逾4万人,高校、企业、医院等单位团体志愿者已达100个。时间银行志愿者——尤其是专业志愿者的加入,有效缓解了养老服务人员的供求矛盾,而且提升了服务水平。
南京市民政部门也在逐渐引入市场化的力量,在普惠服务之外进一步提高公共养老服务供给的质量。近年来,该市江北新区搭建了区级智慧养老智慧平台,打造了嵌入区内所有卫生和养老资源的小程序“小北医养”。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负责人表示,得益于这些新技术,民政部门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老人信息的管理更加有效,老人获取区内卫生、养老资源的途径也更加便捷。该区还将时间银行优秀志愿者纳入养老人才培养的范畴。依据江北新区“十四五”规划,该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为所有时间银行的志愿者购买了3万单意外保险。通过采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江北新区的智慧养老能力明显增强。江北新区卫生健康和民政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养老床位建设中,智慧养老信息平台为老人带来很多便利。通过“小北医养”小程序,老人及家庭还可以预约护士上门。
此外,江北新区时间银行的“夕阳智库”整合了各行业老年专业人才资源,将其转化为高品质养老服务者群体——时间银行志愿者,有效提升服务的专业性。迄今,该区时间银行已引进了南京爱尔眼科医院、南京农业大学等专业医疗机构和高校的力量。(江苏经济报记者 王峻峰 见习记者 周凯航)
来源:江苏经济报 2022年3月29日 A01版
http://jsjjb.xhby.net/pc/layout/202203/29/node_A01.html#content_10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