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心声润青衿 —— 话师德・谈学风・传荣校”徐建云老师与我院青年师生专场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71周年之际,10 月 15 日下午,丰盛楼105 会议室内暖意融融。“南中医最受学生喜爱教师”、离退休教师徐建云,在这里为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研究院的师生代表带来“师者心声润青衿 —— 话师德・谈学风・传荣校”专场分享会。学院与研究院党总支副书记苏文娟主持会议,一场接地气、有温度的育人对话,让在场师生听得入心、学得真切。

师德:把真心实意投进教书育人里

“师者要传道授业解惑,首先得把‘德’立住。”分享会上,徐建云老师一开口就掏心窝子,用古今榜样的故事把“师德”讲得明白实在。他提起2500年前孔子“有教无类” 的平民教育理念,说这是教育的初心;又讲到近代陶行知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说这是教师的本分。

“课上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真投入。”徐老师直言,时间、精力、情感少一样都不行。他还回忆起自己的启蒙王老师 —— 当年老师送他粉笔,叮嘱“一定要写好字”,这份细致的教导,为他后来当老师写好板书打下了坚实底子。“对待学生就得这样,一人一事都要落到实处,既要满腔热忱关心,也得严格要求,这样才能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教书育人。”这番话,让在场青年教师频频点头,也把“教师该有的样子”刻进了心里。

学风:找准问题才能补上“短板”

聊完师德,徐建云老师又把目光对准学风,不绕弯子,直接点出当下学生存在的“四个不会”:不会自学、丧失学习动力;不会自律、管不住自己;不会定目标、走着就偏了;不会做“困难但正确的事”、总想着走捷径。

为了让大家听得更明白,他举了不少身边的例子,语言风趣又实在。“比如有的同学上课听着懂,下课就忘,其实是没学会‘自学’,不会主动把知识‘嚼碎’;还有的同学定了学习目标,结果参加课外活动时间比看书时间还多,这就是‘不会自律’。”徐老师说,学风不是“喊口号”,得从解决这些小问题入手,“知道哪里弱,才能针对性补,学习才能稳扎稳打。”这番话戳中了不少学生的“痛点”,也让大家清楚了接下来该往哪儿使劲。

荣校:从校史里接过“接力棒”

“咱们南中医的荣光,是一代代人干出来的!”说起学校历史,徐建云老师满是自豪。他从1955年3月省中医进修学校成立讲起,细数学校在人才培养、教材编写上的一个个“脚印”—— 那些前辈们攻坚克难的故事,让在场师生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南中医”这三个字的分量。

“荣校不是光觉得‘学校好’,更要把这份荣光变成自己的行动。”徐老师看着在场的青年师生说,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关系着千万老年人的幸福,大家把专业学扎实、把服务做贴心,就是在为学校添彩,就是在传承南中医的精神。这番话,让“荣校”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责任。

赠香囊:学子礼敬,温情满场

分享会接近尾声,一场温馨的小插曲让现场暖意更浓。学生代表手捧精心准备的中药香囊礼盒,缓步走到徐建云老师面前,表达着对老师的敬意。徐老师接过礼盒,眼中满是欣慰:“谢谢同学们,这份礼物太有心了,我一定好好珍藏!”简单的互动里,满是师生间的温情,也为这场分享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分享会结束时,会议室里响起了长时间的掌声。师生们表示,徐老师的分享没有空话套话,全是实在的经验、真诚的叮嘱。对青年教师而言,这是一次“育人方向”的校准;对学生而言,这是一剂“学习动力”的强心针。大家纷纷表示,要把这份“精神养分”转化为行动,在教书育人、求学成长的路上踏实前行,不负师者嘱托,不负学校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