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我院朱博冉老师、王明强教授联合吴颢昕教授组成校多学科交叉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Phytomedicine(中科院1区,IF=8.3)发表题为“Zexieyin formula attenuates Alzheimer’s disease via suppressing A1 astrocyte activation: A serum pharmacochemistry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study”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系统阐释了泽泻饮通过JAK2/STAT3轴调控星形胶质细胞表型、保护血脑屏障、改善AD认知功能的机制,为中医药防治老年群体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了扎实的科学依据。
文章亮点如下:
1. 机制创新:锁定“BBB-星形胶质细胞”轴
研究超越了传统的Aβ和Tau蛋白假说,将治疗靶点前移至血脑屏障(BBB)破坏这一早期事件,并创新性地提出泽泻饮通过抑制星形胶质细胞向有害的A1表型极化来保护BBB完整性,从而改善认知功能。
2. 多学科交叉的研究策略
成功整合了血清药物化学、网络药理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模拟等多种技术,构成了一个从“物质基础”到“药效验证”再到“机制阐释”的完整证据链,体现了中药现代化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3. 明确核心有效成分群与直接作用靶点
通过先进的UPLC-Q-TOF-MS/MS技术,精准鉴定出13种入血活性成分。并综合运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CETSA和SPR等多种技术,共同验证了关键成分Stanolone与核心靶点JAK2的直接结合,为药效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生物学依据。
4. 体内外模型结合,功能验证充分
不仅在AD模型小鼠上证实了泽泻饮的认知改善、BBB保护、抑制神经炎症等整体药效,还通过巧妙的共培养BBB模型和JAK2基因敲低等实验,在细胞层面确证了其作用依赖于星形胶质细胞,并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发挥疗效,逻辑严谨,因果明确。
5. 为中药复方提供现代化研究范式
本研究是“中药系统药理”的成功实践,为阐释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协同作用机制提供了经典案例,有力推动了传统古方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4471132501013X?via%3Dihub